第2章 第二章

却说林家祖上是耕读之家,除怀安侯这一支外,其他族人仍以耕种为生,两边祖上不合,少有往来。到林如海之父当家时,才渐渐开始走动,盖因两边的人丁都不丰茂,若不互相帮衬,姑苏林氏就会如风中散沙一般,很快就烟消云散了。

林氏现在的族长与林如海是远房的堂兄弟,族长夫人房氏五十多岁,有些富态,模样很是和善,见了黛玉便亲切地拉着她的手哭道:“可怜的侄女儿,你小小年纪竟这般命苦,弟妹啊,你怎么忍心撒手去了……”

黛玉前世也见过房氏,只是过了太久,其中细节都不大记得了。眼下见房氏情真意切,不免也跟着哭了一回。

张进家的却清楚房氏此行的目的,担心黛玉被房氏的几滴眼泪哄骗住,忙道:“姑娘昨儿才病了一回,千万莫再哭了,若哭伤了身子可如何是好?”

与房氏同来的妇人也道:“正是此理,妹妹身子骨弱,母亲快别招惹妹妹哭了。”

两人这才各擦了泪。黛玉便请房氏婆媳入座,道:“黛玉年幼不经事,若有招待不周之处,还请伯娘和嫂嫂见谅。”

房氏笑得慈爱:“你别怪我和你炀大嫂子来的突兀才好。”

林炀之妻朱氏忙道:“听说妹妹到姑苏,母亲一早就让人来候着了,这不,一听妹妹到家了,就慌得什么似的,急急上门来了。往日也不见母亲如此疼爱那几个野猴子呢。”

房氏佯装生气地瞪了一眼朱氏,道:“侄女儿这样的神仙人物,你提家里的皮猴子,岂不是辱没了她?”

朱氏连连道:“是我说错了话,该打。”作势打了自己两个嘴巴子,逗得房氏重新笑起来。

她们婆媳唱念作打,黛玉像是觉得有趣,只笑看着。

大约是觉得气氛烘托得差不多了,房氏和朱氏对视一眼,朱氏便问黛玉:“妹妹平日在家里都做些什么?”

黛玉道:“倒没什么趣儿,不过是看书习字罢了。”

房氏心说哪有孩子不贪玩的?脸上的笑容更亲切了几分,感慨道:“你父亲是探花郎,你这么小就一身书卷气,可见是家学渊源呢,不像你的几个侄子侄女,个个都跟猴儿似的,他们要是能有你三分我就阿弥陀佛了。”

朱氏道:“他们几个凑到一块就只知道疯玩,今日打架明日和好,竟没一个省心的。”

黛玉抿嘴笑道:“可见是伯娘和大嫂子治家有方,侄子侄女们相处得好呢。”

房氏谦逊地摆摆手:“也就是爱护手足这一点说得出口罢了。”

前世黛玉听到这话还会自伤自怜,如今却只觉讽刺,不愿耐着性子应付她们,便道:“手足和睦,方能齐心协力振兴家族,伯娘的福气都在后头呢。”

房氏心中得意,面上却做出遗憾之态,道:“侄女儿这样懂事,若是你弟弟还在,你们姐弟二人日后互相扶持,说不得还能重现祖上的荣光呢。”

黛玉脸色一沉,待要开口,朱氏忙道:“母亲便是心疼妹妹,也不该提小堂弟,这不是戳妹妹的心么。”

房氏却道:“侄女儿如今孤零零的一个,但咱们林氏一族却还有几个聪明的孩子,侄女儿若不嫌弃,不妨常与他们一处玩耍,天长日久的,说不定比亲生的兄弟姐妹还亲呢。”

黛玉心中冷笑,双眼清凌凌地看着房氏,轻柔娇怯地道:“伯娘的意思我都明白了,只是我年纪小,过几日回了扬州就将伯娘的好意禀明父亲,请父亲做主。”

林如海若有过继之心,哪里还需房氏来对黛玉晓之以情?房氏虽恼黛玉不识好人心,却不敢真把黛玉当傻子看,况且林如海早已写信给族长林涛,字里行间都是对黛玉的爱护之情,房氏也怕黛玉回去告状,届时盘算落空倒罢了,惹怒林如海却得不偿失了,要知道林如海每年给族里的银子就有几千两呢。

房氏脸色变了几变,最终挤出一个和蔼的笑脸:“好叫侄女儿知道,一笔写不出两个林字,不管他们有没有福分和侄女儿亲近,血缘亲情都是不会变的。”

伸手不打笑脸人,房氏退了一步,黛玉也就撂开了手,笑道:“自当如此。”

房氏婆媳又坐了一刻钟,她们走的时候黛玉亲自送到二门处,见黛玉礼数周到,房氏心里的那点不舒服便消散了。

翌日,林涛特地遣了长子林炀、次子林炳来为贾敏抬棺入葬。林炀早年便中了秀才,却连着两科秋闱落榜,如今正在苦读。黛玉让云枝拿出林如海以前读书时的手札送去,这是她昨日命人快马扬鞭从扬州带来的。林炀如获至宝,再三感谢。

既回了姑苏,黛玉便打算去寒山寺为贾敏点一盏长明灯。盖因她前世一味伤心难过,并未想到此节,后来去了京城,连拜祭贾敏都要找那偏僻无人之处,更没机会多做什么。

寒山寺在城外几十里处,车马需行半日方到,云枝想着晚上定然回不来,就提前收拾好了被褥衣裳,以便留宿寺中禅房。

寒山寺不愧为姑苏名寺,古刹森然,幽立于山水之间,寺庙周围林木葱郁,寺内钟声浑厚悠远,景与寺自成一方天地,令人观之忘俗。

寺中香客来往如云,丫鬟婆子紧跟着黛玉,生怕有哪个不小心的冲撞了她。黛玉先请高僧为贾敏点了长明灯,又捐了厚厚的香火钱,将这几日抄写的经书也焚了,才回禅房休息。因香火鼎盛,寒山寺后山建了许多禅房,朴素清幽,倒也别有乐趣。黛玉前世在荣国府中的那些年,只随着贾母去过一两次寺庙,她也不敢乱走乱看,今日难得自己带着人出门,心里高兴,不由步履缓缓信步闲游,细细观赏山间景色。

云枝早吩咐了雪雁、青雀并两个婆子先回禅房清扫房屋、整理床铺等,雪雁是个活泼好动的,干完了活不见黛玉回来,便自自出去游逛,青雀知她素来机灵,并不管她。一时,黛玉到了禅房,梳洗毕,趁着天色尚早就让人拿出笔墨纸砚,伏案抄写经书。

不大会子,雪雁便回来了,进门的时候颇有些恹恹的,云枝不禁奇道:“这是怎么了?可是与人争执了?”

黛玉也疑惑地打量了雪雁一回,心说这丫头并非是个不知轻重的,因道:“发生了何事?怎的这副模样?”

原来雪雁本欲打听这寺中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,好说给黛玉解闷儿,谁知碰到了一个大娘,拉着她不放,一会问她是哪里人,一会问她几岁了在谁家做事,雪雁不知怎么的,总觉得那妇人有些可怜,倒不像是坏人,就陪她拉起了家常。

雪雁道:“姑娘,那个大娘姓封,说她是来找女儿的,她女儿跟奴婢差不多大,三四岁的时候走丢了。”

云枝比雪雁知事些,道:“那姑娘或许是被拐子拐走了。”

黛玉想起前世认识的香菱,据说从小遇到了拐子,后来才被卖了,她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记得,真真是可怜得很,那时黛玉寄人篱下自顾不暇,对香菱的遭遇只能叹息几声罢了。而今她有父亲撑腰,说不得就能将一个好姑娘救出水火,至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毫无作为,于是吩咐雪雁拿了帖子去请那封大娘来。

封氏满头银发,身形消瘦面容憔悴,身上的衣裳洗得发白,但干净整洁,言行举止也端庄有礼,并不像普通农妇。她见黛玉是个五六岁的小姑娘,容貌精致气度不凡,不由想到自己粉雕玉琢的女儿,一时伤心欲绝。

据封氏所述,她家原是本地乡绅,夫妻二人年近半百才得一个女儿,取名英莲,四岁那年,家里下人带着英莲去看花灯,却再没音讯。为找女儿,他们散尽了家财,老爷甄费(字士隐)去年已出家做和尚了,封氏却不愿放弃,因知道寒山寺每日都有很多香客往来,就到这里一边做些针线活,一边打听英莲的下落。她想着,那拐子把英莲拐走定是为了卖钱,英莲生的标志,又很乖巧,多半会被卖到高门大户中做丫鬟,寺里常有贵人太太们来上香拜佛,封氏就和她们带的小丫鬟搭话,希望能发现英莲的消息。

黛玉既已决定帮忙,就让众人一起想法子。云枝打来水让封氏洗了脸,问她可报过官,封氏说自是报了,还送了许多钱财,只是并没有什么用。她们说话的时候黛玉又仔细打量了一遍封氏,越看越觉得有些眼熟,心中一动,问:“封夫人,英莲姑娘身上有什么明显的特征么?比方说脸上可有胎记?”

封氏忙道:“有的,英莲眉心有一颗红痣,像是用胭脂点上的。”

难道竟真是香菱!黛玉心道:即便是个陌生的姑娘我也想救,更何况极有可能是香菱。

前世,黛玉初见香菱时她大约十一二岁,听说薛家大爷为买她打死了人,薛家到处疏通关系,隔了一年才离开金陵去了京城。照此推算,若封氏的女儿果真是香菱,此时多半已身在金陵,只是藏在金陵的何处。

黛玉想了一阵,为确定封氏之女的身份,最好的办法是画像,她见过十一二岁的香菱,封氏又牢记英莲四岁时的模样,虽说人的容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,眉眼骨相却不会大变。

正巧笔墨纸砚具备,黛玉便请封氏描述英莲的相貌,画完吹干了墨,叫云枝拿给封氏看,封氏看了连说画得一模一样,就是她的女儿英莲。黛玉略一思索,又取了一张新纸,参考雪雁的神态和记忆中香菱的面貌,画出一个**岁的小姑娘。封氏看了又哭又笑,直道她的英莲如今就是长成这副模样了。

如此,黛玉的最后一丝不确定也消散了。

但寻找英莲仍需从长计议。黛玉问封氏可愿随她去林府小住几日,林正常随林如海与同僚交际往来,此事还得请他帮忙,毕竟黛玉只是个闺阁千金,能为有限。封氏自无不可。

林正听闻始末后,却说有些难办,“这些拐子多是本地的地痞无赖,走投无路就拐了小孩子卖出去,他们怕被抓到,要么很快就卖了,要么就带着人逃到外地去,因此就连官府都很难找到。”

“我可怜的儿。”封氏只觉晴天霹雳一般,险些昏厥过去。

黛玉不能直接说英莲在金陵,只能分析道:“封夫人说他们报过官,夫妻二人也在姑苏找了五年,可见那拐子多半是带着甄姑娘去了外地。”

“若果真如此,就更难找了。”林正道,“姑娘细想,姑苏四通八达,江宁、金陵、杭州,甚至扬州、山东都所距不远。”

”但是金陵最近,又是江南最繁华的州府。那拐子既是个地痞无赖之流,穷困潦倒,哪有余力带着一个姑娘东奔西走?他定是看甄姑娘生得好,想卖个大价钱。金陵世家盘踞,富户众多,江南其他州府多有不及。“黛玉想着那拐子必是个极贪财的,否则岂会一女卖两家?因道:“林伯,我再多画几张画像,你找个可靠的婆子,陪封夫人先去姑苏再报一次案,然后去金陵报案。”

封氏早听得呆住了,不可置信地看着黛玉,不明白她一个小姑娘怎的能想到这些,但封氏这些年全靠一口气撑着,既有人如此慷慨帮忙,她又岂敢生疑?横竖闾门甄家早已烟消云散,并无他人可图谋之处。

封氏如何思绪良多,如何感恩不尽不必多提。只说林正先是震惊,又是钦佩,又是欣慰,忙不迭下去安排了。而那拐子果然不出黛玉所料,正躲在金陵一处偏僻的村子里,两个多月后便被官兵抓到了,由此还带出了许多被拐走的孩子,促成金陵知府大功一件提前晋升了,此乃后话。

<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>
×
[红楼]韶光录
连载中关山留客 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