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引子

左丞相府的奴仆们,麻溜儿地将朱漆光亮的碗盘筷勺从几案上清走,退下时还不忘把厚重的房门关严,独留用过早膳的李斯一人继续在书房里批阅公牍。

最重要的文件,口耳相传显得不够正式,必须仍以文书的形式呈现。

书房里静得出奇,唯一能听到的滴答声,来自屋外院子里那台用流水推动计时的“西域水运钟”。

忽然,一个声音轻声道:“ 李大人!李大人!”

李斯一抬头,见郎中令王凤正正襟危坐在地板上!

跟披散着头发、穿着睡袍的左丞相相比,显得格格不入。

瞥了一眼,李斯继续低头阅读,漫不经心道:“王大人何事?”

王凤鞠躬道:“传旨,阁下须在午正三刻前下到阿房宫工地,有郎官接应。下官拨铃丞相府已有半晌,此时方通。”

李斯停笔,低着阴沉的脸庞:“要我下去作甚?”

“昨夜,‘丰亨之业’大有突破,”王凤回道,“圣上要亲自试车。公卿及诸公子皆须见证。”

停顿片刻,李斯问:“除太子外,余人都会出席吗?”

“奉常大人忙于准备岁首的祭祀,”王凤答道,“少公子胡亥偶感风寒,特命其师傅赵高代为前往。其余要员,都已到齐了。”

李斯放笔,保持跪坐姿态,转向突访的使者,弯腰作揖:“有劳郎中令大人。本府即刻动身。”

从李斯的角度, 能够看到王凤头顶的簪子,刚刚抵到其身后五斗橱的最下层抽屉。

说话的中书令,其实是一团微缩的虚影,悬浮在地板上一盏绿光圆盘上方。

摇曳着,访客还礼,然后就消逝不见了。

凹面碟子不再发亮,蜕为一枚普普通通的玉璧。

李斯离开席子,登上木屐,推门而出,进到轩敞的主厅,一边由助手穿衣打扮,一边语速飞快地给他们布置任务。

上午的阳光,穿透南面的镂空门板,涂抹着主厅背面单色调的大秦帝国版图。

仅仅在一轮年岁之前,这张地图还需要用四种颜色分出至少七块儿;但如今,华夏的万邦已经被秦始皇帝熔铸为一了。

院子里的西域水运钟又转了半个时辰,故楚上蔡人李斯终于收拾停当。

他把杂着白茬的灰发全都盘在头顶,扎成一个硕大的发髻,用一只巍峨的木冠罩住,又用一枚修长的玉簪固定起来。

忽然想起了什么,左丞相转身回到书房,从席子上拾起那枚凹面的玉璧,掏出随身携带的钥匙,打开五斗橱的中间抽屉,将碟子小心放入其中,又从中取出一只同样翠绿的半圆环,然后仔细锁好了抽屉。

那枚碧绿半环碰到了人手指,便闪烁了几下亮光。

接着,李斯将它绕在耳郭后部,此物就像活了一样,自动变形,紧紧裹紧了耳郭。

准备就绪,李斯出了书房,出了正厅,走过院子,登上了备好的马车,还不忘转身吩咐助手说:“遇到急事,‘拨铃’于我!”

左丞相出行,不仅坐车,还要有车队。

疾驰在最前面的,是一辆战车,车厢只有光秃秃的木框架,由一位披甲带剑的御者驾驶,前横木上还挂着一只强弩。

而李斯大人自己乘坐的,则是一辆“安车”。车厢宽敞舒适,一对车轮外面也包裹了蒲草,行驶平稳。

一前一后两辆马车全都由驷马牵引,表明坐车的只能是“三公”:丞相、太尉或御史大夫。

不过,咸阳百姓是没有机会亲眼辨识马车的级别。

因为两辆车并没有跟民车同行,而是行驶在专门的“复道”上面:

路基用夯土垫成一人多高,看上去像是平路上“复出”了一条新路。

这些封闭的复道纵横成网,把散布在咸阳内外的帝国设施全都连接起来,供官家的车骑快速往来于楼台馆所之间。

复道与民道的交汇处,后者便从前者的开洞通过,既并行不悖,又保持了皇家的神秘威严。

很快,丞相车马离开了并没有城墙围绕的咸阳城,来到了静静流淌的渭河边。

吃水极深的驳船排成漫长的一字,在多跨横桥的主桥洞下穿过,一如在复道下穿行的民道。

过了渭水,战车和安车重新上了高架复道。

阳光一下子暗淡下来,气温也凉爽了很多,因为这里是秦岭山脉的阴面。

复道最终并入了一方在建的巨大夯土基座,前无古人的阿房宫即将耸立其上,帝国的新都城也要环之崛起。

秦朝之前的宫殿不仅狭小,而且分散分布,实在与大一统帝国的气象不相符。

阵阵秋风,掀起工地的沙尘,但丝毫不能慰藉烈日下劳作的成群刑徒。

驷马马车驶来时,监工们便挥起鞭子,让赤.裸上身的奴工低下头,背对下车的贵人。

但是李斯的目光完全聚焦在基台中部墙根处的异物。

那是由无数道金黄色长条交结而成的结节,看上去好像不可能被理清和解开,在阳光下反射着迷乱心窍的金光,让人欲转睛而不能。

一位负责接应的侍郎搀扶着李丞相,走进了一个阴凉的棚子,才让后者摆脱了金结的魔咒。

棚子的地面其实是一架升降梯,四周用无数根粗大的麻绳挂上了相应的配重,由三名操作工奋力转动绞盘来实现升降。

当然,现在要从基座顶部下降,因为王凤传给李斯的口谕是让他“下到阿房宫工地”。

平台吱嘎作响地沿着井道下降,但周围环境依然明亮得如同白昼。

这是再多火把也实现不了的照明效果,因为点亮井道的,是一种神奇的“黄石”。

米粒大的一块,就能不停歇地放射出一百支蜡烛的光芒。

使用时被罩在木制百叶之中,通过调整开合来调节亮度。

借着黄石之光,李斯注意到身旁三名浑身肌肉的操作工都不是中原相貌:脸庞白得毫无血色,一头乌黑的卷毛,两鬓垂着一对螺旋式的鬓发;稚嫩的嘴巴边上,刻意留下了刚刚发芽的全部胡茬。

瞥了一眼,丞相大人便合上皱巴巴的老眼,继续养精蓄锐。

大秦帝国鞭挞四方,俘虏个把胡人做奴工并不奇怪。甚至,以自由之身来到东方淘金的外邦人,已然在很多城镇形成聚居区。

到了最底层,侍郎搀着丞相出了照明良好的升降梯,踏入了一道漫长幽暗的走廊。

三名奴工协力摇着绞盘,上升回去,相互说着一种古怪的语言。

它的很多辅音,都是用舌面摩擦上颚发出的,听起来十分粗粝;还有的发音需要同时紧绷喉咙,将其着重强调,听上去便带着紧张。

“这是最后的客人了,”一少年道,“我们见他不着了。”

“传言是真,”伙伴补充道,“‘梅里赫’确已出城。”

“无论他身在何方,不管他是否知晓,”第三个年长一些的奴工断言,“‘本·罗·路哈玛’永远是我们的王。”

“基甸兄弟,”先前的少年问,“羲娥他们夜夜在客栈里解读的神圣知识……《喀巴拉》……那都是真事?亿万年前当真发生在这片土地?”

他的伙伴插话:“还有,《次经》里的很多故事都是关于神州的预言吗?”

轿厢到达地面,那个二十出头名叫“基甸”的外族青年走入光天化日之中。

结实的后背布满了监工的鞭痕,他正是凭借这个成为同辈中的英雄领袖。

“自己问的,”基甸紧绷着喉咙说,“自己去答……”

快行中的丞相和侍郎脚下踩着的,是铺设于钢架上的铁板,嗒嗒作响。

李斯之前下过阿房宫工地,也知悉每一步进展。

但无论是这里的“丰亨之业”,还是太庙地下的“豫大之业”都只向皇帝陛下一人直接汇报。

所以,丞相对两项工程的具体细节并不了解。

但李斯清楚,大秦帝国正在进行一场划时代的伟业,就如走廊两侧工坊内那些黑黢黢的巨大轮廓。

昏暗走廊的尽头,是一扇迸射强光的门。

一个声如洪钟的男子宣布道:“蛇队,方案四二二四号。设计师:吴郡徐伯光。试员:皇帝陛下亲试!”

说罢,前面的光线调暗。李斯和郎官一个箭步跨过窄门,一切都变得豁然开朗。

两人面对的是一座庞大地宫的中庭。

地宫的外轮廓被凿成了正斗形,上宽下窄,四个面都呈梯形,排水、通风都做得十分到位。

高强度铁杆,横竖交错,搭成架子,然后被锤入四周的石壁之中。

架子上钉上铁板,就形成了中庭四周的九层工坊。 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/共2页

<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>
×
天假大秦三十年
连载中榕下 /